贾粉桃
山西忻州地区雁剧团 主工青衣
参赛剧目:《王宝钏》中饰王宝钏、《杀庙》中饰秦香莲、《行路》中饰王桂英、《文姬归汉》中饰文姬
北路梆子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地方剧种。出现过像贾桂林那样名震三晋的艺术大师,形成了慷慨激昂的剧种风格。在戏剧大观园里,斗艳争芳。
我主工青衣。用现代审美趋势来看,北路梆子青衣唱腔先天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女性的声腔优势,显得慷慨有余,委婉不足,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观众的需要了。即使过去的老观众也不例外。再好的东西也有时代的局限性。最好的演员,即使是大师级人物,也只是代表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成就,他没有也不可能占据以后戏剧的发展空间。由于相当长的时间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北路梆子“单腔独调”了好长时期。从这里我们可得出一个结论:当我们认为贾桂林的风格不能和不应该改变的时候,我们已经否定了贾桂林本人,否定了贾桂林艺术的生命力,否定了艺术的基本规律,陷入了认识的时代误区,以至影响了新的唱腔的产生和剧种的发展。
我认为,继承是重要的也是必须的,没有继承就不能创新。但是继承搞成了模仿,就如口袋里倒面粉,倒一次,少一次,越倒越少。继承加创新,才有生命力,越走越宽广。继承与创新哪个重要?都重要。具体地讲,因人因时而异。对于我来说,现在创新是最重要的。因为就继承来讲,我已经基本上解决了。进一步讲,继承也有个扬弃的问题。不是,也不可能,也不需要全盘接受。创新,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事,一定意义上讲,更是北路梆子的大事。所以不应该把它看做一种个人行为,更不应该以个人行为来对待。贾桂林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尊重,除了她的艺术之外,更重要的是她走出了一条繁荣和发展艺术的道路。我的目的,就是要沿着贾桂林走过的道路走下去,结合时代的审美趋向,结合自己的优势,勇敢地去创造个性。使北路梆子这个优秀的地方剧种,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观众面前,展现出新的风姿。
我于2004年调到艺术研究院工作。研究、整理、修改了自己十几年唱过的二十多个主要唱段,并录制成光盘。录制前,在不少地方做了润腔和修改,有了更加鲜明的个人色彩。观众说我的唱腔有了“新味道”。专家说我是“新贾派”。著名音乐家刘吉典看了我的《教子》后说:“贾粉桃嗓音宽厚,有穿透力,技术娴熟。真假声巧妙结合,花腔弯调自然流畅,充分发挥了女性的声腔优势”。
近年来,我根据自己的演唱风格,广采博纳,创作了《蔡文姬》、《走西口》、《雁门赞》等十四个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新唱段。刻苦钻研戏剧理论,撰写了《唱腔创新中的艺术思考》、《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唱腔的创新与声腔的发展》、《新秀的培养与戏曲的繁荣》等四篇论文。前三篇发表在《忻州日报》,第四篇发表在《山西日报》。《唱腔创新中的艺术思考》一文获得了省文联“戏剧评论”三等奖。《唱腔的创新与声腔的发展》获得第三届中国戏剧理论评论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