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贾姓宗亲网
贾氏观天下 更多>>
通知:各位宗亲,大家好,中华贾氏宗亲网作为贾姓宗亲自家的公益网站,期待和诚邀宗亲加盟共建、合作共赢。在线QQ1498019437 咨询 热线:13241289877 总编邮箱: zhjszqw@163.com
“中共创建第一城杯”大学生油画
“泰有爱 益起来”2018智慧
· “中共创建第一城杯”大学生油画
· “泰有爱 益起来”2018智慧
· 贾谊的前世今生:从“洛阳流星”
· 值得读阅的一本好书 -- 贾海
· 中国科创民生委常务副秘书长贾寒
· 山西省原平市炕围画简介
· 中国公益在线“公益创新在行动”
· 由武威贾明、贾纳父女编著的一部
· 中国经济学家贾康伦敦发声:西方
· 中华贾氏宗亲网特约编辑
· 万商联杯让爱飞翔公益征文大赛暨
· 关于“一带一路中华文化走进俄罗
· 习近平: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 公益记者廉欢《长征大会师》中出
 
山西·神山 返回首页>>
神山,原平第一文化村 (中)
作者:贾文栋 | 上传者:admin | 来源:原平故事 | 整理:中华贾姓宗亲网| 时间:2018年07月02日


        新中国的成立,神山文化又迎来了一次新的繁荣机遇。扫盲班的建立,让许多“睁眼瞎”认得了自己的名字,甚至会写信、记账。1953年前后,神山上下庄分别成立了一所完全小学,让众多农家子弟有了上学的地方。当时的师资也颇为壮观,许多教师都是鼎鼎大名的文人,如贾殿俊、贾俊彦、刘培仁、李廷玉、赵钰等,学问了得。但随之而来的一个又一个运动,让读书人人心惶惶。“破四旧”让村里的文昌阁、洪福寺以及旧官道旁的“德教碑”等相继被毁,许多图书成为“封资修”货色,被列入“禁书”。所幸贾氏祠堂因一直被管理区、大队、保健站等公家单位占用,逃脱了被毁的命运。


        1965年,村里上下庄曾分别办过农业中学(初中性质,兼学农业和财会等知识),似乎学校教育又上了一个档次。但不久就寿终正寝。农中期间,还发生了这样一件尴尬事。为了勤工俭学,农中的师生到一五二处打工挣了一些钱。为了奖励师生,按贡献大小设立了三等奖。一二等奖是什么,由于年代久远,村民们记不起来了,但三等奖记得清清楚楚——是一本《毛泽东选集》。毛主席,红太阳,大救星,多么伟大,怎么会落为三等奖呢?有人上纲上线,抓住不放,就有人跟着倒霉。

        1966年,一场更大的运动像酝酿已久的暴风雨以锐不可挡之势袭来。瞬时,神山七里长街变成了大字报的海洋。学校停课闹革命,一些学生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窜。一些好学的学生,只能靠抄大字报获取可怜的知识。“马尾巴的功能”和数理化知识,被当成“白专”遭到无情批判。

        “文革”中,神山二大队派性斗争尤其激烈,“红卫兵”和“一二九战斗兵团”两派争斗,学校也跟着遭殃,许多老师被迫“站队”。1969年底,上级派邸田玉老师来到神山二村学校,尽管他一腔热情,但由于消极抵制派性斗争,竟导致两边出难题,空有雄心壮志,却无法正常开展教学工作。后来,学校又被支左的部队占领,学生只能放假休学。再后来,学校被迫转移到神山贾氏祠堂。到1970年底,学校总算安定,但教室没有生火取暖的煤炭,教师没有办公用品,文化环境十分恶劣。

        文革是一场灾难,几乎所有中国人未能幸免。即便如此,由于神山村悠久的文化传统,村民尊师重教的风气没有被狂风暴雨泯灭,一些村民一直暗暗支持着学校工作。老师们也不忘初心,依然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坚守本分,爱岗敬业。特别是邸田玉校长,面对逆境,没有气馁,他在村民支持下,发动学生勤工俭学,靠给铁路维护路基、栽树,打工挣钱,购买下生火的铁炉、煤炭,让学生有了一个温暖的教室;买下笔墨纸砚,让教师们有了备课的文具;买下一台在当时颇为珍贵的黑白电视机,让学生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还买下了五六十个腰鼓,为学生文娱活动添了乐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邸校长大胆启用人才,甚至不惜冒着风险,留用被其他学校开除的“问题老师”,学校教学工作在高压形势下艰难进行。学生在家长和老师双重督促下,以学习好为荣。“张铁生”“黄帅”之流,在学生中少有市场。


        说到这一段,邸田玉老师感慨万千。他说,虽然当时的大环境十分不利于教学工作,但有神山人民的支持,让他干得很有底气。有这样一件小事,一直让邸老师不能忘怀。一次,一个公社干部让自己的女儿拿着一道数学题请教老师们,邸老师很快就解决了这道难题。这个干部非常惊奇,因为这道题难倒了全公社的许多能人。这个干部就是神山村贾家人,在他的号召下,神山二大队14个小队,每队给学校送来一车菜,菜多的院子里都放不下。大队还专门为学校配备了专职伙夫,为教师做饭。要知道,那可是文革年代,老师是“臭老九”。


        我曾经采访过“文革”时期的“两派”领头人。他们对当年的行为痛心疾首。他们说,当时,作为一名有志青年,一心想着“大批促大干,大干促大变”,改天换地,把家乡建设好。但翻来覆去的政治运动,让热血青年不知该“左”该“右”。谁都怕落下不听毛主席话的名,每个人都在积极地跟风走。没想到,青年人的热情成为极左路线的牺牲品。

        我也采访过不少其他村民,说起那段历史,他们说,不能怪年轻人。尽管当时“武斗”盛行,但神山二大队的两派,始终采取“文斗”的方式,没有发生流血事件。说到底,神山人书生气十足,只愿以理服人。

        邸老师回忆起“文革”中一次开会的情景:“两派”首领轮流发言,一个从中央讲到省市,又从省市讲到大队,有纲有目,路线分明;一个从群众讲到党员,又从党员讲到领导,头头是道,有理有据。直讲得省市乡三级工作队领导频频点头,莫衷一是。这从另一个侧面,是否也证明了神山“文化村”并不是徒有虚名?

        文革的喧嚣,在悼念毛泽东的哀乐声中逐渐低沉。时间转眼到了1977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中央恢复了高考制度。犹如春风吹拂大地,神山这块热土,从此充满了旺盛的生机,到处山花烂漫。神山二村学校经与大队协商,很快确立了适合实际的学校发展新思路:逐步缩小九年制规模,重点搞好小学和初中教育,集中力量,培养合格的初中生。

        “打铁先要自身硬”。为了培养合格的学生,首先必须培养合格的教师。一向不擅“敢斗能受”(指积极参与大批判,敢于斗争;自觉带领学生学大寨,不怕吃苦)的邸老师,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抓自己擅长的教学工作了,他夜以继日,抓紧时间培训教师,从字、词、句和比例、百分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抓起,使教师的学识水平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提高。

        我至今记得老师们当时上课的情景,他们边教边学,学中求进求精。教学能力差,就拼时间,抢着占自习时间辅导学生,生怕拉了学校的后腿。而那时候也根本没有补课费一说。


        1978年中考,神山二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教师们为了庆贺,自费组织聚餐欢庆。但没有想到的是,因为请客没有请一名非贾姓干部,竟然被该干部无限上纲上线。他的行为让村民非常气愤,因为他走出校门并不久,就敢这样无理指责自己曾经的老师。有贾姓老人说,这要放在过去,如果他是贾家人,早被逐出家谱了,幸好他不是贾家人!

        高考制度的恢复,不仅拯救了一大批应届毕业生,也让“老三届”和往届一些毕业生得到了实惠。由于神山二校历年来重视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到高考制度恢复,首先受益的就是这些教师。

        1977年开考第一年,民办教师贾元敖就考上临汾师范大学。以后逐年又有贾玉山、贾耀中等民办教师考走。这些教师原来都是学校的骨干。

        为了解决这些人走后留下的空缺,邸老师四处招贤纳士。得知张秉才老师语文专业功底扎实,就多次亲自出面,买上水果,登门拜访。由于张老师的“加盟”,神山二校如虎添翼,教学水平水涨船高,中考成绩连年丰收。

        至今张老师说起神山,说起邸老师,都会一往情深。他说,家乡神山对自己有哺育之恩,邸老师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此后不久,邸老师离开了神山,但神山的父老乡亲一直都把他当亲人看待。有一年五月二十,邸老师来神山过会,热情的乡亲你过来拉着他的一只手,他过来拉着他的一只手,恋恋不舍,不知有多少知心话儿要说。而他的众多神山学生,逢年过节总忘不了给他温馨的问候。

        说起神山二村学校的风光,还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神山人陈文广。但我在采访他时,他连说几声“不值一提”。他把功劳归功于张秉才、贾巨才等其他老师,归功于村委。

        陈文广是1982年开始担任神山二校校长的,先干了6年,期间走了2年,后来又返回干了6年。刚开始,学校还是旧平房,条件很差。尤其是学生住房,外村十几个学生挤在不足20平方米的西房里,还要自带干粮。即使如此,由于神山二校卓越的教学成绩,许多外村学生慕名而来,甚至还有崞阳、上阳武、楼板寨等较远的学生。因此,他落下一个“挖学生”的名声。其实,对于外村学生,陈校长一向严格控制,没有转学证,根本不收。

        当时,神山二校的中考成绩排名全乡第一,全市第二,略差南坡中学,名声在外。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当然和全体老师的辛苦分不开,但也不能低估陈校长的作用。

        陈校长脾性耿直,作风严谨,敢于碰硬,无论是教学,还是管理,还是奖金分配,始终做到公私分明,公平公正。他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不管是上课,还是带领学生跑操,他都亲力亲为,走在前面,为人表率。他身为校长,却始终没有离开讲台;面对学校资金结余,不懂得中饱私囊、贪占一分。由于他的这种强硬作风,难免得罪一些人。为此,六年后,陈校长转到神山四村,想换个环境。谁知,他走后2年,连换两任校长,却始终遏制不住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严重局面。村委负责人贾明才和联校长贾反生只好再次将他从四村“请回”二村。

                                                                                                                           (图片由作者提供)

特约作者简介:

        佳茗玉树,本名贾文栋,国家工作人员,业余喜欢写作。《大墙之内话健康》由山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另有文章散见报纸杂刊。

上一篇   神山,原平第一文化村 (上)
下一篇   欢迎原平(崞县)神山贾氏宗亲“五月二十”回乡省亲祭祖观摩
联系我们 | 简介网站 | 公益·服务 | 免责声明 | QQ:1498019437 |
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中华贾氏宗亲网 公司备案(晋ICP备17010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