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贾姓宗亲网
贾氏观天下 更多>>
通知:各位宗亲,大家好,中华贾氏宗亲网作为贾姓宗亲自家的公益网站,期待和诚邀宗亲加盟共建、合作共赢。在线QQ1498019437 咨询 热线:13241289877 总编邮箱: zhjszqw@163.com
“中共创建第一城杯”大学生油画
“泰有爱 益起来”2018智慧
· “中共创建第一城杯”大学生油画
· “泰有爱 益起来”2018智慧
· 贾谊的前世今生:从“洛阳流星”
· 值得读阅的一本好书 -- 贾海
· 中国科创民生委常务副秘书长贾寒
· 山西省原平市炕围画简介
· 中国公益在线“公益创新在行动”
· 由武威贾明、贾纳父女编著的一部
· 中国经济学家贾康伦敦发声:西方
· 中华贾氏宗亲网特约编辑
· 万商联杯让爱飞翔公益征文大赛暨
· 关于“一带一路中华文化走进俄罗
· 习近平: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 公益记者廉欢《长征大会师》中出
 
贾氏名人 返回首页>>
贾正方:宝山“拓荒牛”
作者: | 上传者:admin | 来源: | 整理:中华贾姓宗亲网| 时间:2015年10月01日


       贾正方 四川省彭州市大宝镇宝山村党委书记,1936年8月生,1958年12月入党。他1966年因公致残退休回家后,担任宝山村党支部书记。几十年来,他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把贫穷的宝山村改变成了富裕文明的新宝山。199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98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厂长(经理),2000年获“全国农村十佳优秀人才”称号。

         宝山“拓荒牛”

         在四川省有位几乎双目失明的村党委书记,用自己的忠诚、胆识、才智和毅力,谱写了一个农村共产党员带领全村乡亲共同富裕的壮丽 凯歌,使昔日的“揭不开锅、舀不上水”的穷山村,变成了富裕文明的“全省小康示范村”。2000年,村工农业产值达4.26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708元,实现利税1300多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3.4亿元,流动资产3600多万元。

        他就是被当地人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的彭州市宝山村党委书记贾正方。

        “我要用一辈子的努力,在农村闯出一条集体富裕、农民殷实的康庄大道”

        宝山村位于距成都以北100余公里、海拔1050米至4300米的龙门山断裂带。在六七十年代,这里依然是“山高路又险,村穷人心散,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姑娘留不住,光棍一大片”。贾正方当上宝山村支部书记(当时宝山村党组织是支部设置)时,村里的一位老人对他说:“正方啊,这辈子要是能吃饱玉米蒸蒸就好了。”这句话极大地震动了他,“如果连群众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我还配做共产党员吗?”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贾正方心中扎了根。他暗暗下定决心,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然而,宝山村的出路在哪里?贾正方与党支部一班人踏遍了全村的每一座山头、每一条沟河,召开20多次党员干部会、村民代表会,形成了“山顶林戴帽,山腰果着装,沟中修电站,深山办矿场,原料搞加工,平地建粮仓”的发展思路,确定了第一步抓粮食生产、解决吃饭问题,第二步抓多种经营、增加群众收入,第三步壮大集体经济、共同富裕奔小康的“三部曲”奋斗目标。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贾正方发动全村党员干部和青壮年劳力组成137人的改土专业队,整整苦战了5年,改造梯田715亩,使过去最好年景亩产粮不过100公斤的乱石坡变成了稳产高产的好梯田,结束了吃粮靠返销的历史。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相继苦战10年,营造人工林场1.1万亩,使夕日的荒山坡变成了聚宝盆。同时还建起了150亩果园和50亩药材场。

        贾正方没有满足。在解决温饱之后,他带领村民又走上了修公路、开矿山、建电站、发展集体经济、建设富裕文明新宝山的创业之路。

        在海拔3500米的马松岭开矿,按预算仅修筑山村公路、架空中索道就要好几万元,而当时村里只有1600元的家底。贾正方对大伙儿说:“没有钱,我们有人,脱层皮我也要把铜矿办起来。”随即,他带着200多人的施工队伍开上马松岭,住岩洞,啃冷馍馍,用山上的老藤当保险绳吊在悬崖峭壁上,用钢钎锤子打炮眼,连续奋战了40多个日日夜夜,修通了2.5公里长的出山路。没有运输工具,他和群众就用双肩把9吨重的两根钢绳抬上山,架设了700米长的索道。当年铜矿厂建成投产,使全村有了第一个村办企业,村集体第一次有了5万元的纯收入。

        “实现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是我最大的追求,一定要用滚雪球的办法发展好村办企业”

        对到手的5万元怎么安排,当时在干部群众中有这样那样的想法。贾正方明确表示,集体有了钱不能吃光分光,必须用于扩大再生产,一定要用滚雪球的办法发展好村办企业。

        如何发展企业,发展什么企业,是贾正方思考最多的问题。他在支委会上阐明自己的观点:“宝山村的发展,不能只管这辈人,矿山总有开采完的时候,而办其他企业在资金、技术、设备、信息都比不上国营企业,我们只能看准一个办一个,办一个就成功一个。”他提出两点主张,大力植树造林办好“绿色银行”,办好支柱产业水电站,为子孙后代造福。贾正方的意见得到了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一致赞成。宝山人依靠自己的力量,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建起了第一座容量为100千瓦的水电站——宝山村电站,结束了全村群众靠点油灯照明的历史。

        1984年4月,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贾正方带领群众开始创建宝山村第二座电站——装机容量为960千瓦的龙槽沟电站。刚筹建时,村上请来3家专业施工队,都因施工难度大、安全系数小而不愿承建。别人干不了,就自己干。贾正方背上铺盖卷扎在工地,一边指挥,一边同200多个村民投入战斗。从破土动工到运行发电,仅仅用了10个月时间,节约资金350万元,年产值达30多万元。宝山村又诞生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紧接着,贾正方又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依靠自己的技术和施工力量,相继建成了龙槽电站二级站、桂花树电站、龙头电站和仰天窝电站,总装机容量1.25万千瓦。桂花树电站落差高达237米,引水渠长7800米,装机容量达8000千瓦,年售电收入400多万元,是我国最大村级水电站,也是全村群众吃苦最多、受益最大的电站。宝山人就是靠这种团结拼搏的劲头,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发展集体经济才能使农民群众有真正的靠山,我要以达到农民群众共同富裕为终身的夙愿”

        宝山人走的是一条发展集体经济共同富裕之路。贾正方认为,应该鼓励、支持有能力的村民搞个体私营企业,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党员干部决不能只顾自己,丢下群众不管。在全村党员大会上他动情地说:“发展集体经济才能使农民群众有真正的靠山,我要以达到农民群众共同富裕为终身的夙愿。”

        宝山村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选择了自己的模式:一是坚持村干部带头作贡献,在利益分配上不搞特殊化,工资只拿全体职工平均工资;二是土地、矿产、水力等自然资源由全体村民共享,不允许私人开发利用;三是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不把共同富裕当成平均主义;四是在福利待遇上一视同仁。

        在发展集体经济特别是在完善经营体制中,全村实行了一系列推进改革、建设与发展相适应的经营组织形式和管理办法:一是村办企业走向工业化,二是劳动走向专业化,三是生产走向商品化,四是服务走向社会化,五是管理走向企业化。全村紧紧抓住开发水能、矿产、加工、旅游资源,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村工业格局。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村先后兴办小型水电站6座 ,建成了回龙沟生态旅游区、高分子化工厂、岩棉吸音天花板厂、保温建材厂等24个集体企业。全村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5%,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生态旅游为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新格局,并通过以现金、技术、劳力入股等多种形式,对12家企业进行了股份合作改造,部分村民和企业职工成了企业的股东。

        如今,村里90%的劳力在集体企业务工,村民人均纯收入的80%来自集体,99%的农户新建或改建住房,有了几万元的存款。集体经济实力壮大了,村上为群众办了许多好事、实事。比如:统一交纳了土地承包费,化肥、种子、农用薄膜实行免费供应,为全体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按月补贴医疗费,按月发给60岁以上老人生活补助,自来水到户,有线电视到家,等等。群众说:宝山村没有贫困户,也没有暴发户,只有共同致富。

        “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党员的立身之本”

        贾正方常常告诫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党员的立身之本。”他是这样说的,更是带头这样做的。

        当年村上办小煤厂,贾正方虽然视力很差,但他套上拖袢第一个进了煤窑,平均每天拖煤在45筐以上,这一干就是28天;修龙槽沟电站时引水渠塌方,他第一个跳进刺骨的冰水抢险;建桂花树电站踏探路线,他不顾危险,让人用绳子吊着他在60多度的陡坡悬崖上拖上拖下;在浇铸电站基座时,他四天三夜没合眼,村干部王孝聪强行把他换下来……

        经济发展了,宝山村对外交往和业务联系越来越多。然而,贾正方当书记18年来,坚持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先后数次拒收各种礼品礼金,对有些实在不好处理的就交给集体,用坚强的党性挡住了各种诱惑。他经常说:“该办的事不送礼也要办,不该办的事哪怕送来一座金山也不行。”他坚持外出办公事不报销补助,自己的工资不高于职工的平均水平。为公司推销上千万元的产品,按规定可提取2%—5%的业务费,他却从没领过一分钱。他和村党委一班人十分重视村务、财务公开和群众监督。1980年至今,村里大大小上了几十个项目,总投资1亿多元,都是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公开招标、平等竞争,村干部无一人从中捞过“油水”,拿过“回扣”。

        宝山村富了,群众有钱了,但贾正方和村党委一班人仍然保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作风。他告诫大家:“我们是创业的一代,不是享受的一代,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干大事精打细算,办小事也力求节俭。一次,他去绵竹县推销滑石粉,小货车刚到县城就熄了火,为了节省20元“推燃”费,他和同行人硬是推着车穿过县城。如今村里没有买高级轿车,没有盖办公大楼,没用公款给干部装电话、配手机、发BP机,村干部至今仍保持着外出开会办事不住高级宾馆、不进高档餐馆的俭朴作风。全村80多名党员就是80多面旗帜,较好地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富了‘钱袋’更要富‘脑袋’,一定要把宝山建设成为更加富裕而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是贾正方和宝山村党委一班人追求的另一个目标。他在全村村民大会上指出:“富了‘钱袋’更要富‘脑袋’,一定要把宝山建设成为更加富裕而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0多年来,在他的倡导下,村里广泛开展了以“科技进家家家富、法制进家家家美、文化进家家家乐”评选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文明新村活动。每逢重大节假日、纪念日,村里都要组织歌咏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演出、运动会等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近年来群众自编自演表现宝山村民开发电力的大型歌舞《宝山明珠》等文艺节目,受到了观众喜爱和社会好评。广大村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多年来,全村没有一户农民拖欠国家公粮和农税,还先后自发向灾区捐款23万余元。

        在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提高村民科学文化素质上,村里先后拿出60多万元,新建扩建宝山村小学和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全村学龄儿童从学前班到初中实行免费教育,凡是考上高中、中专、大学的,村上都给予奖励。从1990年以来,全村先后挑选出44名优秀青年、技术骨干到四川大学、西南财大、成都电子科大等高等院校学习深造。聘请专家、教授到村里办培训班,先后培训2000余人次,村里现有3131名青年自费参加各类大中专函授学习。目前,全村95%以上的党员干部掌握了一至二门实用技术,92人获“绿色证书”,67人评上初级技术员职称。

        几多耕耘,几多收获。贾正方先后荣获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模、全国农村优秀人才等多种荣誉称号。面对耀眼的光环,贾正方没有自满。“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他正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带领党委一班人向新的奋斗目标冲刺:2005年全村将实现“20%的家庭存款50万元,20%的家庭买上小轿车,20%的农户住上花园式住宅,20%的职工达到大中专文化水平。”

        2008年5月12日,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打破了宝山村村民原有的幸福生活。这个离汶川直线距离不到20公里的宝山村瞬间就被灾难所笼罩,昔日贾书记带领村民一步一个脚印打拼出来的宝山村,这个曾经集体资产超过40亿元,具有“西部华西村”之美誉的家园片刻间变得满目疮痍:桥梁断裂、道路毁坏,95%的农房倒塌,17座电站全部受损,其中14座完全被毁,全村经济损失高达27.8亿元。

宝山村是不是就这样垮了?宝山村的明天在哪里?年过70的贾书记还能带领宝山村村民重新站起来吗?群众在地震给他们带来的悲痛中,把期盼的目光再一次投向了他们的“当家人”--宝山村的致富带路人贾正方。

        “只要我们的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有人在,我们的事业就可以从头再来,党委班子的决心和信心从来没有动摇过!”这是地震后贾正方对全村人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并带领全体村民说干就干,在百废待兴中踏上了艰辛的灾后重建之路。

        小鱼洞大桥垮塌后,龙门山镇成为一座孤岛,一到夜晚就是漆黑一片。为了给村上带来光明,确保整个龙门山镇抗震救灾工作顺利开展,首先恢复龙槽二级电站的供电成了当务之疾,大家不分昼夜,分工协作,流血流汗,全凭双手作业。终于,灾害被一个七荀老人的毅力所折服,5月18日,龙槽二级站试机发电成功,在给龙门山镇重新带来了光明同时,也吹响了龙门山灾后重建的号角。

        但是,灾后重建的难度远远超过了抗震救灾。这是贾正方和他的村民们在灾后重建道路上得到的最深刻的体会。 

       5月26日,宝山村开始了更艰难的龙槽电站重建。由于电站建在山上,道路全毁,一百多名干部群众并肩战斗,背沙石、扛水泥、抬石头、挖土方、清理沟渠、关模浇铸,都靠人工。特别是背沙石上山修复震垮的沟渠,都是一背篓一背篓背上山的。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每天要走30多公里。好多人实在累得不行了,往山坡上一躺就睡着了。修复3200米的沟渠,用了1万多方的沙石,都是这样背上去的。“这样一背篓一背篓的背,啥时候才能修好哦?宝山村莫得希望了!”在一片废墟中艰苦重建,一些年轻人绝望了、放弃了。有人提出来想走。贾正方把大家召集到一起,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地震当时,最痛苦的时候都走过来了,现在是我们的恢复时期,宝山的发展只要迈过这个坎,就更加美好了!”在他的感召下绝大多数人留了下来,咬紧牙关继续奋斗。8月18日,龙槽电站两台机组并网发电成功,大家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在重修水电站的同时,贾正方又和村党委开始研究住房重建。当时。村民中有统归统建还是统归自建的争议。村党委研究后认为,宝山村的具体情况是山区特点明显,大面积的平坝有限,不能占了耕地修房子,一味依靠国家、“等、靠、要”是不行的,必须因地制宜、自力更生,把重建的脚步走在前面。于是,在贾正方的带领下,村党委到每个生产队去开会,帮村民统一思想。还在三府坪和太阳雨两地搞试点,由村上出钱修建样板房,邀请村民参观,让村民切实感受到好处。目前,全村608户村民都搬进了新居。建房资金,在国家、地方政府的补助外,村上给每人补贴5000元,组织工人把山上灾毁的大树运下山,修建木结构的房屋,让村民只是投入了劳动,基本不再花钱就把自家的房子修好了。2009、2010年这两年夏天,山外的游客蜂拥而至前来避暑,给每家每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贾书记在带领村民恢复重建家园的同时,没有局限于眼前的吃住问题,这位永不服输的七荀老人,不顾自己年迈的体力和视力上的残疾,又开始了思考如何进行增长性重建,让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地震前,宝山村就在筹办一个中纤板厂,地震后,贾书记立刻着手这件事,在人手、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得到了临时驻扎的部队的支持,完成了场地平整。去年7月,中纤板项目顺利投产,如今每个月产值达到3600万元,提前实现贾书记向村民许下的心愿:三年内夺回地震造成的损失。

        2009年,宝山村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这时候,当初离开的员工,有些就想回来。其实在他们走的时候,有些党委委员就问过贾书记“等宝山村的情况又好了,那些走了的人又想回来咋办?你要是心软收留他们,对留下来的人就不公平,党委到时候不好解释哦。”贾书记以宽厚的态度说,他们要回来就是已经认识到错误了,就让他们回来吧。在宝山木业招工启示上时,贾正方还特意加了一条“以前离开宝山村的也可报名”。希望这些年轻人吸取教训,今后要敢于吃苦。

        在贾正方率领的村党委带领下,宝山村村民共同奋斗,二次创业,到2009年全村的生产总值便恢复到了灾前水平。目前,全村608户村民都搬进了新居。宝山村的17座电站,已经有13座恢复发电。2010年宝山村实现了工农业总产值25个多亿,人均纯收入超过三万元。宝山村奋斗到40亿,用了30年。一场大地震,毁掉了70%。灾后重建仅3年,总资产又达到了40亿元。这就是贾正方和他的宝山村所创造的奇迹!

        明天,宝山村会更美好,因为有党的富民政策;明天,宝山村会更兴旺,因为有村民拥戴的贾正方这样的好干部。


上一篇   中国著名作家 贾英华
下一篇   贾哲宇---哲宇集团访谈录
联系我们 | 简介网站 | 公益·服务 | 免责声明 | QQ:1498019437 |
郑重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中华贾氏宗亲网 公司备案(晋ICP备170106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