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新瑞,年少时人称“总司令”,想来那时他英姿飒爽,必定是同代人中的佼佼者,或许振臂一呼,众人也会揭竿而起,成就一番大业。而他这一生,却少有传奇,注定只是一介农夫。
1943年,贾新瑞出生在一个早年还算富裕的家庭。祖父贾守仁曾经养着三四辆“铁角车”,跑太原、做买卖。那时还没有胶轮车,能养起这种大车的人家,无疑等同于改革开放初期能养起大卡车的专业户。
图片左一为贾新瑞老人
当时,神山全村有48根油梁,贾新瑞家就占了4根。一根油梁有3丈6尺长,是油坊里最威风的装备。开着油坊,自然会走南闯北,从西八县拉回胡麻、黄芥,榨成油,再销往四面八方。
按理说这样的人家,解放后起码定个富农,无奈,贾新瑞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又因祖父辈兄弟子孙多,分家后财产所剩无几,定成分时,只够一个中农。
1955年,神山下庄成立初级社,因为是1955年成立的,遂起名“五五社”。最开始,全社有19户人家,带头人王效良、王存旺,故又名“王王社”。当时因“公粮”摊派太多,许多人家不愿意入。
早在1953年,因为“要余粮”,贾新瑞的父亲贾秉衡,还被关了几天“禁闭”,就关在上庄洞沟口一户人家院里。互助组时,土地属于各家各户,只是春种秋收时几家人互相帮衬着,因为有些人家没有劳力,甚至没有农具,更别说牲口。
到初级社时,土地全部充公,农民靠挣工分领粮。到了1957年成立高级社,所有人家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得入社。再后来,形势飞速发展,1958年,原平西山地区、即轩岗一带成立了“电速”人民公社,阳武河流域成立了“流金”人民公社,同川地区成立了“金瓜”人民公社,就是记不得西南乡叫什么人民公社了。
成立公社后,贾新瑞曾在文化站听过神山文化站站长赵惠民讲哲学,可惜具体情节已经记不清了。当时,神山农民学哲学是在全省都出了名的,先是《崞县小报》、后是《原平小报》,连篇累牍地介绍神山经验,再后来,还上了《山西日报》和《山西农民报》的头版头条,配有编者按。
图片穿红色衣服者为贾新瑞老人
在村里上学时,由于贾新瑞又“野”又“皮”,出手大方,在同学中间颇有号召力,因而被呼为“总司令”。1960年,贾新瑞高小毕业。9月份考到到太原上化工技校。上了一年文化课,第二年就到寿阳支农去了。1961年,学校又被莫名其妙地撤销了。出生在那样火红的年代,上学成了奢侈,贾新瑞只好冷却一腔热血,返回老家。
为了生存,贾新瑞学了木匠。从1970年9月28日起,在1572部队医院等处服务了整整13年,割办公用具,搞营房建设,忙个不亦乐乎,很受部队首长的欢迎,准备为他办理转正手续,但阴差阳错,结果还是未能脱掉“农皮”。
在部队服务期间,外出打工还需经过村里大队批准,订立合同也是由村里大队与部队订立,个人还需向村里交“三项费”。具体哪三项记不清了,费用合计是工钱的10%。不交“三项费”不能领粮。
1983年,村里分了地。因父母年迈,妻子多病,贾新瑞放弃木匠营生,回村种地。改革开放,仿佛让他焕发青春,他一心一意伺弄庄稼。1988年,还在自家地里栽了200棵梨树。
一般农民种地不看书,贾新瑞却不是这样。他时刻关心农业科技,经常找太谷农学院毕业的老乡借农业科技书学习,掌握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知识,因而,小日子过得倒也红红火火。无奈儿女多,三儿一女,还有老母亲需要照顾,加上妻子多病,日子过得很艰难。
2002年,妻子在前后住院8次后,终因糖尿病、子宫癌等多种疾病撒手人寰。妻子的住院费多亏了卖犁卖余粮挣下的那几个钱。紧接着,母亲也在2003年去世,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活了90岁。村里人都说,贾新瑞对母孝,对妻慈,是少有的孝子贤夫。
其母去世那一年,赶上“非典”流行,贾新瑞只能草草将母亲打发,违了尽孝心愿,心里非常过意不去。后来,母亲过三周年时,他专门请了国家二级演员进村演出,隆重地纪念母亲含辛茹苦的一生,可谓厚养厚葬。
早在1990年,笔者家父贾五才第一次召集族人开会准备重修族谱时贾新瑞就参与了家族事务,但那时,他确实是太忙了,老婆有病,母亲年迈,地里太忙,不能坚持,只能断断续续参与。2005年起,打发了老母和妻子后,贾新瑞开始持续参与家族事务,由于热心尽力, 2010年还被推选为神山贾氏理事会副理事长。
第二排左一为贾新瑞老人
“神山贾氏理事会副理事长”,或许这是贾新瑞有生以来最大的“官”。许多年来,他一直忙于土里刨食,早不见了当年“总司令”的风采。自从当了这个“官”,贾新瑞真正地青春焕发。他和贾宣生、贾高锁、贾尚美、贾权等积极倡议六修族谱,并身体力行。为修谱,曾经多次到内蒙、河曲、偏关及邻村出差。还去襄汾、太原、高白、高碑店(河北)、清徐等地参加贾氏文化活动。
自从当了“官”后,贾新瑞没有得到什么看得见的好处,倒是贴进去不少。维修祠堂时,他一人投工50多个;修筑祖坟时,他又投工35个。修建期间,一天未误,坚决不要一分钱工钱。他说,为家族奉献的又不止我一个,同村贾保珍(也是木匠)、二村贾海龙等都投了许多工。说起我父亲曾经为家族所做的贡献,他也是赞不绝口,因此也格外高看我一眼。
他说,早在10年前,看过北王就村史(曾因贾氏人物志去北王就村调查)后就感觉神山这么一个大村也应该有一部村史,于是和贾宣生、张秉才、邢雷声、贾高锁等商量写村史,但因种种原因作罢。2018年12月16日,神山贾氏理事会在农校开会,遂与我再议此事,并以我的老父为榜样,鼓励我敢于担当。
上图左为贾新瑞老人
我有何能何德担负得起如此重大的任务呢?但老叔贾新瑞的一席话让我下了决心。他说,修祠堂、修族谱,我已经为贾家当了一次孝子;为修村史,我愿再当一回神山人的孝子!保证义无反顾地支持你,当好后勤司令。说这话时,他器宇轩昂,掷地有声,让我刮目相看,第一次见识了他的“总司令”风采。我不由内心一震!
我是因为参与家族事务而认识贾新瑞的,论辈分我该叫他叔。但说实话,早些时,我是没有从内心真正认可他这个“总司令”的。他身材短小,外表粗糙,说话粗声大气,直来直去,常常头戴草帽,袒胸露腹,一副典型的农民打扮,与我心里高大人物的形象相去甚远。但通过几次接触下来,我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不由自主地从内心生发出一股崇拜之情。
一个人,不在于能力有多大,也不在于卡上有多少钱。神山不乏高官大款,而像贾新瑞这样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并不多。他以老迈之身,走村串户,积极推销《神山贾氏族谱》,逢人就宣传神山贾氏文化,还献计献策,不遗余力地推进神山贾氏祠堂的扩建。他以农民身份,写诗作文,与贾清贤等一起创办《大牛店镇文化报》,积极宣传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着一种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他不仅是神山贾氏理事会成员,还是原平市新闻文化协会会员、大牛店镇散曲社会员,他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为家乡、为时代不停地歌与呼。真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我不知道,是一种什么力量在一直支撑着这个年近80岁的老人,促使他马不停蹄、舍家舍业地参与公益事业?!
2019年6月27日,我回村里采访,贾新瑞叔叔从地头赶回家里接待我。街门正在修建,还未竣工,几根木头支撑着门顶;炕上凌乱地摆放着《神山贾氏族谱》和几本其他书籍;正墙上张贴着一张《神山贾氏家训》。整个家里没有几件像样的家具,就数《神山贾氏家训》显眼了。或许,答案就藏在家训里。
(原标题:俯首甘为孺子牛) 二〇一九年七月七日
附注:噩耗传来,新瑞老先生因病于2022年11月2日逝世。贾氏宗亲深感痛心。新瑞副理事长的英容犹在,他对神山贾氏家族的贡献将永远铭刻在贾氏家族的历史里程碑上!他为贾氏家族撰修族谱,修建宗祠,付出巨大心血。功德无量,流芳千古! 新瑞老先生走了,他为贾氏修谱和宗祠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业绩将永载贾氏族谱,华夏贾氏族人将永远铭记他那光辉而闪亮的名字:福泽万代,源源流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