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陈琪):年过半百的贾氏兄弟——贾青海、贾青良是尼泊尔一家中华医院的创始人。他们的医院位于加德满都的泰米尔区,哥哥贾青海负责看病治病,弟弟贾青良负责管理医院。
这家医院创立至今已有七个年头,回忆当初一路的艰辛,贾青良感慨良多。2008年,在政治局势尚未稳定的尼泊尔创办中医院,难度非常 大。身处陌生国度、语言不通、经办人不理想等等,一道道关卡摆在哥俩面前。但是,对中国人热情友好的尼泊尔人,给贾青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行医到最远 的一个地方叫扎扎廓特,那都是从来没有外国人到的地方,当地的记者都过来采访我。他们都没见过,说是外国人到不了那个地方,尤其咱们是中国人。这点我的感 受很深。在尼泊尔你到再偏远的地方,有些地方都没有汽车,没有交通,得走山间路。连那么偏远的地方都知道中国人,他们一听是中国人,都很亲热。”
尼泊尔人对中医有着很高的认可度,“中医”身份为贾氏兄弟带来了诸多便利。行医所至的每个地方,簇拥上来的当地居民都能让他们享受到当 “明星”般的感觉。贾青良说,这层身份有时候就像一张“通行卡”:“今年国内的几个朋友来找我玩,我们一起到了蓝毗尼释迦牟尼出生地那个地方。我们的司机 是尼泊尔人,他故意和门卫说了说,说他们是中华医院的,就不用买票了吧。当初我就是想看一看当地的尼泊尔人对我们中华医院,对我们中国的医生是什么样的态 度。然后他们几个商量了一下打电话给上级请示,总部一听是中华医院就说放行,我们这一行人全部进去了,给了我们一种特殊的待遇。这件事情对我感触很大。” 中医身份对于贾青良来说,有时候更像是一张“VIP卡”:“我一提中华医院,我们是中华医院的医生,他们的人民对我们的崇敬心理油然而生。这都能看出来。 很热情。态度、服务马上就变了。包括我去买东西,态度马上就变了。”
中医在尼泊尔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尼泊尔人不仅接受中医中药,有时候更是把中国医生视为“神”,觉得中国医生像传说中的神灵一样包治百 病。所以有许多病入膏肓的尼泊尔人不远千里把自己的生命交付给这两名中国医生。治疗中风、偏瘫是贾氏两兄弟的强项。一个几乎“不行了”的病人被神奇般的治 好,在尼泊尔人眼里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被治好的病人口口相传,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回报贾氏兄弟。谈到此,贾青良提到了一个老人:“大约六十岁左右,他家 里卖了牛坐着飞机来到加德满都。找到我们医院给他治疗。经过我们大约半个月的治疗完全康复,跟正常人一样。他治好感激的走了之后宣传的就很神了,他村上镇 上的人都知道中华医院能治他的这种病,不光是这种病。他那个地方的人得了病都来我们这治病。”
贾氏兄弟来尼泊尔创办医院的最初目是为了挣些钱、开展业务、拓展市场。但在这个人民贫穷,许多患者有病没钱治的国家,贾氏兄弟的目标慢 慢发生了变化。贾青良说,当他们带着希望找到你的时候,你不会忍心将他们抛弃,因为他们把你看作是“神”。“最后我们调整心态,来这个地方全当是来修行 的,到了佛祖的国家来修行。不把挣钱看在第一位,碰到确实没有钱的人,我们就给他免费治疗。免费治疗,免费针灸,免费烤电、免费理疗。有的还管他们吃饭, 给他们交通钱,看他们没有衣裳穿,我们就找一些不穿的衣服给他们。挺艰难的,说起来确实挺艰难的,在那呆了六年多,确实没有挣到太多的钱,心灵上觉得做了 很多有益的事情。我们的心态调整的很好,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升华。”
贾氏兄弟在尼泊尔获得了最高的尊重。贫穷的患者没有其他表达感谢的方式。每一位被治愈的患者及亲人都会拥抱一下兄弟俩,亲吻他们的脸颊,甚至还会跪在地上以额头碰他们的脚,这是尼泊尔人最高的礼节。这种最纯朴的表达,常常让贾氏兄弟感动不已。
哥哥贾青海已经六年没回过国。家里老母亲日思夜盼,经常埋怨贾青良。说到此,贾青良深深的叹了口气。身为青岛人,哥哥特别想吃家乡的海 货,可顾及到行李重量限度,弟弟回国必须首先考虑到的是给医院增添药品的问题。所以每次弟弟的行李箱都会被中成药所塞满,难以满足哥哥的心愿。
面对中华医院在尼泊尔长期生存的问题,兄弟俩有了新的打算——开设中医医疗教育培训项目。现在,尼泊尔有许多年轻人对中医有浓厚的兴 趣,甚至有许多人主动上门求学。贾青海、贾青良希望能够借助各方力量,在当地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开设中医药加工厂生产足够的中成药以满足尼泊尔人对中医 的需要。
|